教育部簡報〔2025〕第23期
中國農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聚焦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改革關鍵領域,立足學校特色優勢,依托數智創新賦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校園治理,以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培育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統籌數智發展布局,構建轉型融合新格局
?。ㄒ唬┣罢靶灾\劃建設目標。將數智賦能作為學?!笆奈濉笔聵I發展規劃重要建設事項,并納入“十五五”規劃預研,制定《中國農業大學數智校園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著力推動數字化建設由“支撐保障”向“先導引領”的角色轉型。召開學校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科研研討會,將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等列入學校黨政工作要點。
(二)協同性健全組織架構。成立學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雙組長,定期專題研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形成學校統一領導、信息化辦公室牽頭推進、網絡技術中心技術支撐、各單位和二級院系協同共建的工作格局。設立數據與應用中心、保障與提升中心等,全面推進數據驅動發展,加快數智技術與校園應用深度融合。
?。ㄈ┫到y性完善制度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從體制機制、硬件、軟件、數據、安全等5個方面出發,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持續完善學校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制度體系。立足獲批“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高校契機,積極踐行教育數字化發展理念,凝聚優勢資源,構建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二、重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智慧教學新體系
(一)超前布局“AI+”專業建設。增設人工智能、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新興本科專業,創新設立人工智能基礎應用、數字化智能設計與制造等微專業,系統性重構課程體系,為培養兼具跨學科知識與系統性信息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開展“園藝+AI”“動物科學+AI”等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構建“智慧+大農科”靈活專業體系。
?。ǘ┥壌蛟煺n程教材。推進教學資源數字化和網絡化,構建由134門在線慕課、52門混合式課程及一批微課資源組成的在線教育課程群,開設“人工智能導論”核心通識課,建設13門智慧課程,構建“通識+前沿+應用”的“智慧+教育”新格局。推出慕課西行專項行動,累計開放61門次課程,覆蓋近2萬名學生,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助力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設立專項經費開展數字教材建設,出版5部云享數字化教材,支持學生全過程學習數據采集,擴充新時代教育需求的數字教材資源。
(三)全面升級教學設施。實施“知農愛農”新農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學設備更新項目,建成46間新型智慧教室和2間全景教室,升級80余間教室設備,實現全校教室標準化考試和智慧化教學要求。搭建教室智慧管控平臺,實現教學安排與教學設備實時聯動和集中管理,提升教學資源利用和教室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探索AI助研范式,釋放科技創新新活力
?。ㄒ唬┭邪l多項農業領域大模型智能應用。研發農業大模型“神農”,融合1000萬級農業知識圖譜與超5000萬條現代農業生產數據,構建農業大模型領域核心底座。圍繞種業、玉米種植、奶牛養殖、漁業、農田水利等方向,研發“豐登”“后稷”“孺子牛”“范蠡”“水谷精靈”等多個垂直領域大模型,推動農業各環節向科學化、智能化、高效化全面轉型。
?。ǘ┲无r業全鏈條智能科技創新。研發具身智能育種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魚系統、農業智能AI眼鏡等數百種農業AI應用工具,覆蓋動植物表型識別、病蟲害識別、動物行為與疾病分析、土壤水肥狀態感知等多個關鍵領域,形成完備的農業全鏈條智能服務體系。構建“智能數據—智能農機—智能決策”三元融合智慧農場系統,推出AI農技微服站,基于水土肥氣多因子“一地一策、一日一推”的農技建議智能推送,實現農場作業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與智能化決策調度。
(三)拓展鄉村振興智能服務。研發科技成果智能撮合系統,依托大模型技術,實現科技團隊、科研成果與地方政府、企業、鄉村振興需求的高效智能匹配,提升農業科技供需對接效率與精準性。建設“科技小院數字地圖”平臺,對全國200余個科技小院實現統一的數據匯聚、日志記錄分析與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智能化水平與覆蓋能力。
四、提升數智治理效能,打造智慧校園新面貌
?。ㄒ唬祿寗又Ω咝мk成一件事。打造網上辦事大廳,推動數據跨部門高效率流動,實現師生入校、畢業、戶籍、體檢、出國等多類事務全流程網上高效辦理。統籌推進全?!耙槐硗ā惫こ?,建設師生個人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系統,向上對接國家級數據平臺,橫向連通部門、學院,縱向直達師生,構建國、校、院、師生四級數據共建共享共用體系,推動基層工作“千條線”織成數據“一張網”。
?。ǘ﹦撔麓蛟臁耙辉阂粡d”模式優化學院數字化建設。推動各學院打造“一院一廳”個性化網上辦事大廳,讓學院管理有數可依、科學決策,落地“五個一”應用場景,即“一鍵簽批”完成電子文件簽署批準;“一表培養”實現育人數據收集分析;“一窗對外”實現教育教學科研數據管理;“一網統管”管理千余項日程、近百套設備和會議室;“一圖全覽”展示學院百余項數據指標,實現校院協同共治。
?。ㄈ┙ㄔO數字基建加快AI賦能進程。借助先進網絡隧道技術,以“一張網”工程實現遍布全國各地的科技小院、實驗站等校外場站與校本部互聯互通、一網融合,校外師生可異地直接訪問全部校內資源,提升學習科研效率。打造科學數據、AI模型、智能算力融于一體的新型AI基礎設施,建立多學科垂類和校級管理私域知識庫,開發“小鵡哥”等應用智能體,夯實高質量教學、科研、管理智能化創新基礎平臺保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