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學校人才智力優勢,通過技術賦能、人才引領、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深入推進定點幫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以技術賦能筑牢經濟發展“硬支撐”。精準對接,打造產學研高地。推進與當地科技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聯合成立產學研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等,重點圍繞鈉電池儲能系統技術、液冷超充技術等重要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研發多項技術并投入使用,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指導研究生將科研課題融入地方重點需求領域,推進金屬熱處理、縣域學齡人口統計、景觀建筑設計等10余項在研課題,推動科研成果服務當地產業升級、民生改善。揭榜掛帥,選派科技特派員。由園區企業、產業主管部門提出技術需求,將形成的“揭榜掛帥”榜單面向校內公開發布,圍繞單個企業、單個專業領域或單項技術難題開展“單人單點”技術服務,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先后選派20余名專家擔任政府顧問,幫助近20家不同類型企業在等離子保鮮、文創產品設計推廣等領域改進生產技術、提升生產效能,推動企業降本增效。聚焦項目,蓄力鄉村發展動能。充分發揮建筑、設計、生物等學科優勢,由建筑學科專家對房屋外立面、“親云街”步行街等進行建筑方案設計,同時在廚房改造、“廁所革命”等民居改造方面提供技術支撐;設計學科專家聯合地方企業打造“虎久霧語”茶品牌,在包裝設計、品牌策劃上進行指導;生物學科專家指導富硒大米、虎久霧語茶和羊肚菌等特色農產業種植,主動對接合作社和種植戶開展技術指導;設計研究院專家團隊積極推進“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與25個村落簽訂長期駐村合作協議,開展多村規劃設計服務,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院落4個,帶動300余戶1000余名村民增收。
以合力護航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黨建引領,強化結對幫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分別結對脫貧戶,每年到定點幫扶縣考察調研,對結對幫扶工作親自抓,全校181個教工黨支部與農戶或地方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打造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的幫扶體系;印發《關于做好黨建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明確要求每個基層黨組織每年開展實地結對走訪一次,將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基層黨委(黨總支)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協同發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農”為基,以稻旅融合為基礎、以茶旅融合為示范、以藥旅融合為特色,建設富硒水稻加工基地并配套民宿、稻田公園等基礎設施,推出采茶制茶等研學服務,打造藥旅文化產業園,不斷升級提質生態旅游綜合體;堅持以文為“核”,創建縣、鄉、村三級文創基地,打造“我在瑤山有塊田”插秧收割節活動等,挖掘花瑤文化與民俗體驗內核,校地攜手開發“送你一朵八角花”“魏源文創IP”等品牌,創造性地對花瑤挑花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智化演繹,農文旅融合的多元業態初具規模。統籌力量,做好消費幫扶。由學校駐村幫扶工作隊牽頭,聯合幫扶縣8支省派駐村工作隊發起成立消費幫扶聯盟,組織開展校內消費幫扶營銷大賽,舉辦特色農產品市集,13個學院30支團隊參與,助力當地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拓展幫扶成果。
以人才引領鍛造基層服務“生力軍”。擦亮“賦能培訓班”招牌。組織專家為幫扶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授課,依托白水洞村黨員教育培訓基地、“花瑤課堂”等村級培訓平臺開展農村黨員、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訓,引導村內多家民宿、村民服務中心借鑒學習經驗開展提質改造工作,有效提升服務水平;組織開展中小學黨組織書記培訓、年輕干部和新錄公務員示范培訓,2024年以來培訓近4000人次。彰顯“鄉村支教團”本色。累計選派12批132名研究生赴幫扶縣支教,創新打造“虎九啄木鳥提升班”,開設多樣化課程,著力為學生定制個性化教學方案;開設“虎九心理咨詢室”,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累計交流500余人次。打造“研究生實踐團”名片。先后選派三屆“魏源人才計劃”共42名研究生赴幫扶縣黨政機關實習,開展鄉村振興專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動員研究生團隊結合研究課題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引導廣大青年投身基層,形成鄉村振興與高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局面。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