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堅持高位推動、產教同頻、需求牽引,千方百計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堅持高位推動,靶向服務隨著學生就業轉。堅持就業“一把手”工程,扎實推進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工作,實施畢業生就業崗位增拓行動,共計走訪417家企業,與欽州中馬產業園、東盟里建工業園等工業園區開展園校對接促就業活動4場次,對接頭部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中小企業,挖掘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養老服務等新興領域的工種崗位1100多個。構建就業服務矩陣,明確分學院、分專業的崗位需求數量,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綜合與專項互補、校內外聯動的立體化招聘矩陣,推進“以企業、園區等‘小而精’專場招聘會為主,中大型招聘會補充”的全年不斷線校園招聘服務,目前組織全校大型招聘會5場次、企業專場招聘會143場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近6萬個。重點抓好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等重點群體,摸清底數做好精準畫像,建立“一生一檔一師一策”工作臺賬和實名幫扶責任清單,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組織重點群體學生參加職業能力技能培訓,幫助困難群體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推進“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建設,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持續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能力技能培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
堅持產教同頻,專業設置隨著產業布局轉。將“產業決定專業、就業倒逼專業”作為高質量就業工作的邏輯起點,緊密對接廣西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聚焦地方支柱產業,做強做優糖業、化工、紡織等輕工化工“壓艙石”專業群,建強人工智能、裝備制造等“新勢力”專業群,協同發展工業設計、工商管理等“支撐型”專業群,建成國家級優質專業8個、自治區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服務地方產業實力不斷夯實。繪制區域人才需求熱力圖和專業畫像,推進“專業設置負面清單和緊缺專業綠牌名單”機制,定期評估、動態調整,推動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動態適配,2025年新增廣西急需的現代紡織技術等專業5個,專業與廣西核心產業匹配度顯著提升,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緊密貼合。強化數字賦能,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養老服務等領域,與行業龍頭企業建設“雙千”計劃急需緊缺“微專業”,開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大模型微調與行業解決方案)、AIGC輔助文創產品設計等7個“微專業”,每門專業設置6門左右關鍵課程,企業提供真實業務和工作場景,學校組織師資開發教學方案,企業技術骨干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訓練,形成“真崗位—真項目—真設備—真評價”從需求到供給的閉環就業服務鏈條,讓就業競爭力“快速提檔”。
堅持需求牽引,人才培養隨著崗位需求轉。把就業情況作為招生培養的“晴雨表”,建立“招生、培養、實習、就業”閉環反饋機制,將各專業就業去向落實率、本地就業率、就業薪資等指標作為確定下一年各專業招生計劃的金尺子。構建課堂與講座、大賽與實訓“雙結合”就業課程體系,推進“課程必修+‘一技或一獎’”的就業育人工程,實現學生參與職規、創新創業等賽事活動全覆蓋,近三年獲得自治區級金獎及以上獎項43項。打通“實習—就業”直通車,與優質名企共建現代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班63個,共建“實習—就業基地”54個,打造“課程—實習—就業”全鏈條培養模式,汽車工程學院聯合企業共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裝備智造學院聯合企業成立現代輕工造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校企雙元育人、實戰能力進階、就業蓄水池打造”實習就業聯動育人模式以及“認崗—識崗—跟崗—頂崗”四階遞進育人模式,夯實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實現校企人才供需精準匹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