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實施“三大工程”推動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2025-09-10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收藏
寧夏回族自治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作為建設教育強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大力實施“鑄魂引領、強基固本、數智賦能”三大工程,系統推動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全鏈條,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提供堅實支撐。
實施“鑄魂引領”工程,筑牢立德樹人思想根基。堅持凝心鑄魂。印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認定、招聘引進、職稱評聘、評先選優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建立教師定期理論學習制度,依托區、市、縣三級黨校開展教師思想政治輪訓,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引導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建筑基。大力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開展中小學校長書記全覆蓋培訓,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配備率達到92.28%;建立“雙培養”機制,著力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開展“標桿黨支部”創建和“黨員先鋒崗”評選,將弘揚教育家精神、踐行高尚師德融入黨組織活動日常,構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堅持典型引領。部署“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圍繞“凝心鑄魂”“日常浸潤”“師德評價”三大主題,開展選樹校長教師典型宣傳、設立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揚研究實踐基地、打造教育家精神精品欄目、征集展播教師風采短視頻等系列活動,多渠道、常態化宣傳優秀教師典型事跡,用身邊榜樣引導廣大教師見賢思齊。
實施“強基固本”工程,鍛造專業精湛育人本領。持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系統構建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職后發展貫通銜接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支持寧夏師范大學創建博士授權單位,擴大教育碩士、博士等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規模,優化地方公費師范生、“優師計劃”培養模式,引導更多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不斷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結合加快推進教育資源優化布局,探索深化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改革,加強高校教職工編制保障;建立縣域基礎教育師資配置監測預警制度和跨區域、跨學段調整機制,定期評估師資數量、學科結構、年齡梯隊與生源變化匹配度,推動中小學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優化。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加強教師待遇保障,落實教師“公共服務優先”等尊師惠師政策,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大合力,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修訂評選表彰《管理辦法》,設立“塞上名師”,構建“特級教師、自治區級名師、自治區級骨干教師”業務等級評定體系,定期開展全區模范教師、優秀教師評選表彰,增強廣大教師立德樹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實施“數智賦能”工程,打造數字素養過硬隊伍。聚焦“未來教師”重培養。將數字教育、人工智能納入師范教育課程,建立“未來教師”智慧教育中心,推動寧夏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人工智能骨干企業緊密合作,聯合打造綜合型教學平臺和技能實訓智能平臺;建成國家級普通話訓練測試系統、高清微格教學訓練系統、師范生三筆字訓練與自動測試系統等“人工智能+教師”教育平臺,大力培養“人工智能+學科專業”復合型師范生。聚焦素養提升強能力。實施數字素養提升行動,針對教師、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者等不同群體,開展全員數字素養測評認證,構建測評、培訓、認證一體化培育體系,塑造教師專業發展新優勢。在全區22個縣區布局建設智慧研訓中心,為廣大教師搭建學習、交流、提升平臺;開通區、市、縣三級949個網絡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常態化開展遠程備課、線上教研,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打造名師名校長培養與引領帶動的新模式。聚焦課堂教學提質量。深入總結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經驗成果,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支持地方、學校與人工智能領域頭部企業、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針對性開發支撐教師教研備課、作業及考試、學情分析、學生評價、培訓研修等智能工具,通過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在線檢測和課后作業等功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雙提升”。